“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泸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决定》掷地有声。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强化发展使命,主动担起事业之责,积极担起岗位之责,自觉担起人生价值之责,拿出敢于拼搏、勇争一流的泸州精神,努力创造泸州速度,加快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进而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泸州梦想。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决定》从四川新一轮发展的大背景、大格局下“谋势”,明确了泸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目标定位、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符合国家规划的要求,找准了贯彻省委决策部署的切入点和着力重点,延续了历届市委、市政府推动泸州建设区域中心的工作目标,抓住了下一步泸州高质量发展、应对区域竞争的关键,凸显了泸州产业、城市、区位、港口等独特优势,吹响了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时代书写新篇章的进军号角。我们要切实把握好总体要求、着力重点,明确前进的方向,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必须把握好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是方向;方向明确,则信心足。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到,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是坚决贯彻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泸州实践,是省委关于泸州发展最明确和崭新的定位,是泸州必须紧紧抓住的重大机遇。因此,我们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贯彻省委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化“三抓三主动”,深入推进“六个突破”,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建成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以及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南向东向开放重要门户、内陆开放高地。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必须把握好着力重点。着力重点,是路径;路径清晰,事半功倍。而加快形成与全省经济副中心相匹配的产业竞争力、城市集聚力、开放影响力、环境承载力,就是泸州的着力重点。我们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质增量发展工业,推动白酒、电子信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航空航天“六大产业”加快发展;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强八大特色农业;要坚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高起点加快城市发展,加快“两江新城”整体推进、成片突破,加快泸川新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老城疏解密度、完善功能、方便市民;做强泸州教育医疗品牌,大力建设区域教育培训中心、区域医疗健康中心;增强城市承载和治理能力,探索建设全国美丽城市,提升集聚辐射能力;要聚力打造四川南向东向开放重要门户、内陆开放高地,高水平建设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强力推进开放大通道建设,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推动对外开放合作,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战,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加快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持续用力保障改善民生;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要深化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全力营造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良好环境。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方向明确,“争创”有了“指南针”;路径清晰,“争创”有了“着力点”。相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把思想统一到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部署上来,采取非常之策,落实非常之举,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泸州梦想一定会加快实现!
泸州日报评论员 王宗琪